
1
什么是恐怖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于2015年12月27日通過,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 2 什么是恐怖活動 恐怖活動,是指恐怖主義性質的下列行為: 1.組織、策劃、準備實施、實施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公共設施損壞、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活動的; 2.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或者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的物品,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的服飾、標志的; 3.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的; 4.為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提供幫助; 5.其他恐怖活動。 3 國家對待恐怖主義的立場 國家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無論恐怖活動發生在何地、針對何人、以何種方式出現,都堅決予以譴責和嚴厲打擊。同時反對將恐怖主義問題和特定的宗教或民族相聯系。 4 恐怖襲擊突發事件的特點 1.面向人多: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 2.重要場所:地點多為首都、市中心、正舉辦大型演出等影響力大的重要場所; 3.手段殘忍:襲擊方式極端化,企圖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 5 如何識別恐怖嫌犯 雖然實施恐怖暴力襲擊的嫌疑人臉上不會貼有標記,但是會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舉止行為可以引起我們的警惕。比如: 1.著裝、攜帶物品與其身份、季節不符; 2.神情恐慌、言行異常,在安全檢查過程中不愿接受檢查,態度惡劣或者試圖逃避檢查; 3.冒用他人身份證件或使用偽造的身份證件; 4.攜帶疑似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違禁物品; 5.服飾、皮膚或所攜帶物品上有疑似與恐怖主義相關的標識圖案; 6.作息時間反常,住所內常傳出異常聲響、刺激性氣味或出現大量火柴棍等非生活垃圾等; 7.在標志性建筑物、人員密集場所、大型活動現場等地反復出現、打探安保情況等; 8.試圖獲取炸藥、武器等,或匿名、大量購買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及管制刀具等; 9.疑似公安機關通緝的恐怖活動嫌疑人員。 6 五字要訣,遠離威脅 收到恐怖分子傳來的威脅信息,應當掌握五字要訣:信、快、細、報、記。 1.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要心存僥幸。 2.快:盡快從“現場”撤離。 3.細:細致觀察周圍的可疑人、事、物。 4.報:迅速報警,讓警方了解情況。 5.記:用照相或攝像等方式將“現場”記錄下來。 7 掌握應急措施,才能臨危不亂 1.進入影院、酒店等公共場所時,提前找到緊急撤離口,了解安全通道的位置,方便及時撤離。 2.以最快的速度離開現場,不圍觀、不停留。不貪戀財物,若無法逃跑,應及時躲避。 3.保持鎮靜,不大聲叫喊,以免因擁擠、踩踏造成更大的混亂和傷亡。 4.在保證個人安全的前提下,及時報警、求救并鼓勵他人。 5.若聞到奇怪的氣味,或遇火災,應迅速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毒氣或煙霧。 8 如遇危險,你真的知道如何報警嗎 1.向附近的執勤民警、當地公安機關報警,或通過“110”報警電話、“12110”短信報警平臺、公安機關微信公眾平臺以及信件、電子郵件等方式報警。 2.保持鎮靜,清楚報告具體位置、事件及其引發的后果,嫌疑人數、嫌疑人體貌特征、傷亡人數等信息,以及報警人自己的姓名。 3.確保自己處于相對安全的地帶。如面臨危險,應首先做好自我保護,迅速離開危險區域。 9 防暴反恐中,我們應該做什么 公民應當認識到,國家反恐是對每個公民生命、財產負責任的做法,公民有責任進行配合。 1.不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 2.不制作、傳播、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 3.積極配合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責編:王珈
初審:王珈 二審:王珈 終審:李珈名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